NEWS
ZHENGZHOU RUIZHENG BIOTECHNOLOGY CO., LTD.
— 新闻中心 —

对虾在塘里转圈圈

作者:本站原创 日期:2019年10月11日
一般来说,这叫“游塘”。许多情况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:


QQ浏览器截�?0191011110210.jpg

一、正常行为


1、识别环境。刚放进新池塘的白对虾,为识别新的环境,占据有利位置,一般会出现“巡塘”现象。这是动物识别新环境的正常行为。一般几个小时后,即可安静,不再出现大量对虾“巡塘”现象。


2、投饵不足。表现为对虾成群结队地进行有规律的绕塘洄游,可以观察到游塘虾的胃是半空或者是空的,肠道里没有食物。当往塘边投些饵料,即有许多虾停下摄食。此现象在虾苗下塘至3~4 cm之前很少见,而当对虾体长长至4~5 cm之后较易出现。


3、晚上游塘。傍晚时分或是夜晚,健康的虾在水面追逐水面的蚊虫卵吃。


4、习惯性游塘。主要表现为每逢初一和十五,月圆月缺,潮涨潮落时,对虾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,形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习惯性游塘,同时出现游塘蜕壳现象。

QQ浏览器截�?0191011110409.jpg


二、水质恶化


1、缺氧“浮头”。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时,对虾便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解氧较多的上层水面呼吸氧气,此种现象为缺氧游塘(俗称浮头)。


缺氧游塘现象在高密度精养虾池中较常见,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,随着对虾个体增大,投饵量增多,残饵及粪便不断积聚,池水进一步恶化,生物和化学耗氧量不断增加,极易出现水体缺氧而引起对虾游塘。


在养殖过程中,当池水的透明度小于20cm或者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而使水的透明度大于l00cm时,或水质败坏、水色白浊时,或当水温高、低气压、连续阴雨天、夜间闷热无风等天气时,均较易引起缺氧游塘。



游塘一般发生在半夜或清晨,有时也会上半夜开始,甚至发生在白天。如果对虾缺氧游塘(浮头)时间过长,则会窒息死亡。因此发现对虾浮头游塘,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救。


2、底质恶化。在池底有机沉淀物过多,严重受污染,产生大量有害的亚硝酸盐、氨氮等含氮化合物及硫化氢时,虾为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的中上层来,此时往往伴随着缺氧。此种情况下虾也是成群结队地在水的中上层游动。


3、自然条件突然改变。高温、寒潮、暴雨、暴风、台风过后,会造成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发生骤然变化(如溶氧、水温、pH值、总碱度、水质分层等突变),池底污泥泛起,氨氮、硫化氢等毒害因子含量增大,池内藻类大量死亡,池水突然变清,或虾塘浮游生物组成发生变化(即“转水"),水质恶化。


对虾对突然而来的压力难以承受,会发生突然的“应激反应”,当环境压力超过了对虾适应能力,使对虾产生“紧迫”感,干扰对虾正常生理机能,使对虾某些内分泌酶活性受到抑制,导致大量能量被消耗,对虾机体受到影响,从而引发对虾游塘。此时,虾池病原极易激活增殖,同时又降低了虾体的防御能力,为病原提供了乘虚而入之机,极易诱发虾病。


4、养殖水体引进污染水源所致。由于污染水源的氨氮、亚硝酸盐或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含量严重超标,超出对虾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极限范围,致使对虾中毒引发游塘,严重的造成对虾死亡。


对虾表现出反应迟钝、跳跃、游边、狂游、漫游、漂游、打转等异常行为,且摄食量减少、停食,鳃丝肥大、腐烂,肝胰脏肿大,组织溃烂受损,身体畸变、呼吸减弱变脆,最后窒息而死亡。


5、养殖水体pH值不正常。对虾长期生活在pH值较高(9.0,强碱)或较低(7.0,强酸)的水环境中,使对虾生长受到抑制产生不适从而引起对虾游塘。


当池塘水体的pH值长时间大于9.0时,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毒性加剧;对虾鳃丝遭受强碱腐蚀,发生一般性的黑鳃病,并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烂鳃病、黄鳃病和红鳃病,使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,呼吸机能发生障碍,导致对虾游塘窒息;


当pH值低于7.0时,对虾处于酸性水体中,生理机能受影响,表现为摄食量明显减少,消化、吸收机能下降,新陈代谢受抑制,极度不安、狂游,呼吸急促。长时间强酸中毒后,对虾受影响进一步加剧,表现为反应迟钝、游泳无力、虾壳变软、鳃部受刺激产生的粘液增多、鳃丝肿胀、呈红褐色,最后会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。


QQ浏览器截�?0191011110448.jpg

三、疾病感染


由病理造成的游塘现象,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、鳃、肝胰脏、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。


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活动能力弱,游泳缓慢,离群独游。人为刺激时,反应迟钝,有时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上下游动,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,有的习性异常。


这是由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病理反应使对虾呼吸机能受损或受抑制,导致病虾因缺氧在水表层或池塘四周浅水缓游直至死亡。

联轴器 | 上海企业管理 | 上海机械设备 |